聯系我們
鋼鐵產業在霧霾時代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鋼鐵行業作為重化工業的代表,自然難辭其咎,華北大地上大面積的限產、停產風云再起。治理霾是一個長期工程,我們必須看到鋼鐵產業面臨的挑戰并不僅僅是暫時的限產、停產那么簡單,霧霾時代的鋼鐵產業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一、王侯將相與販夫走卒同吸霧霾的時代
霧霾并不是新事物,但引起人們的關注的時間并不長。河北的唐山、石家莊、邢臺以及山西的很多地方,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空氣污染,只是那個時候并沒有霧霾這一說法,也沒有引起社會的關注,這些地方的百姓只是在公眾的視線之外默默的吸霾。轉折點大概在2010年左右,霧霾進京、國外對霧霾問題的批評增多,人們才開始逐漸意識到了這一現象確實是存在的。
盡管我們關注霧霾問題的時間并不長,但其嚴重程度遠超想象。我們可以看一下環保部的全國空氣質量統計:在12月20日的全國367個城市中,嚴重污染的比例為12%,重度和中度污染的比例分別為13.1%和15.5%,優良率只有41.4%。從圖2中還可以發現,至少在近一個月內,與京津地區相比,石家莊才是空氣污染更嚴重的地區。但空氣污染后社會影響最大的是北京,在官方和媒體大量的宣傳之下,有意無意之中造成了北京反而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假象。
圖1:全國空氣質量狀況統計
數據來源:MRI、環保部
圖2:京津地區空氣質量變化
數據來源:MRI、真氣網
但不管怎么說,空氣污染是如今的中國誰也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霧霾之下的天地,無人可以幸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公平。無論是住在雕梁畫棟里的王侯將相,還是食不果腹的販夫走卒,沒有人可以從渾濁的空氣中為自己抽出清新的一口。北京即使把鋼鐵企業都搬遷了,附近城市的污染也會飄過去,可以說,空氣污染的幽靈之下,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也正因為如此,治理霧霾才越來越受到重視,治理空氣污染才變得日益緊迫。
二、鋼鐵產業的原罪:主要產區與霧霾重災區的重疊
一般認為,工業化是霧霾最主要的成因。消耗石化能源的工業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飛速增加,城市規模的持續擴大等等,成為了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鋼鐵產業對霧霾等空氣污染的形成也是難辭其咎,在鋼鐵的冶煉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粉塵、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是形成霧霾天氣的主要污染物。我們對比了鋼鐵產量和空氣污染嚴重的區域,發現了二者的高度一致性。
幾個產鋼大省中,除了江蘇因地理位置的原因而少受其害,別的省份都是空氣污染的重災區。截止到11月份,河北省的粗鋼產量累計超過了1.77億噸,而河北也正是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唐山、石家莊、保定、廊坊等地,自入冬以來就經常出現嚴重污染的情況。另一粗鋼產量超億的省份是江蘇,但江蘇的地理位置較好,四周無高山阻礙,也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不至于造成大量的污染物停滯形成霧霾。其他的產鋼大省則沒有那么好運,山東產量超過6500萬噸,遼寧超過5400萬噸,陜西超過3600萬噸,河南和湖北都超過2600萬噸,這些地方也都是空氣質量污染的重災區。特別是山東的萊蕪市、淄博市,山西的大同市、邢臺市等地,每至冬日就要受霧霾之苦。而且這些主要產鋼地區早在霧霾問題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之前,就已經深受其害了。